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市场分析 » 正文

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百年历炼——反思与期望


时间:2015-11-16 作者:蒋士强
分享到:



1901年上海成立了科学仪器馆,1932年成立的中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物力仪器工场,40年代龚祖同即参与军用光学仪器厂的生产建设工作。到新中国成立时,各行各业,包括仪器仪表业,均处百废待兴的奋斗之中。各方面技术人员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引用、仿制、创新各式各样的仪表,其中上海地区尤为突出,出现了丁佐成创办的以电表为基础的大华仪表厂,荣仁本创办的雷磁厂,50年代王大珩领导主建了科学院长春科学仪器馆,在50年代初期,上海地区便相继出现的雷磁、沪江、科伟、创造等分析仪器厂。真正意义上起步于五十年代后期,得益于1955年国家制定《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发现仪器仪表是漏项,在物理学家钱临照、汪德昭、王大珩等专家的呼吁下,国家科委成立仪器仪表规划组,1956年机械工业部成立仪表局,制订了“充分利用并合理发展沿海仪器仪表工业,有重点的大力发展内地的仪表工业,分析仪器的地区重点便选中上海和北京,在上海以15家企业为中心厂,10余家企业为卫星配套厂”。此后又整合、组建了以电化学和水质分析为主的雷磁分析仪器厂和以从事实验室分析仪器为主的上海分析仪器厂,1959年成立了北京分析仪器厂,继之成立北京光学仪器厂和核仪器综合仪表厂,南京建立南分厂,以上被朱老总称之为:现代分析仪器艰难起步的五十年代。

2、自立更新的六十年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重点发展上分、北分、川分的同时,还陆续建立佛山(XX年)、成都(XX年)、沈阳(XX年)、厦门(XX年)、瑞利(68年)、上海三分(XX年)、湘仪(XX年)等各具特色的分析仪器厂。为应当时我国急需,1963年北分厂研发成功同位素质谱,续后不断改进,共生产了180多台;北分厂与科教单位合作,研发和生产有机质谱、多位离子源质谱、四极杆质谱,“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德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这种技术的国家”。同期,北分厂和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试制了我国第一台气相色谱仪SP2301/2;上分厂于1962年开发出72型分光光度计,此后累计产量达十万台,上分厂于1964年试制成功100型气相色谱仪,为续后大批量生产奠定基础。南分厂开发和生产了血气分析仪和肺功能测定仪,各分析仪器厂也试制了流程在线分析仪器方面的许多分析器,并在科委、计委和一机部的支持和布署下,“拟定在六年时间内完成质谱、核磁、色谱、红外、热磁、热导和电导等七个系列产品”。此期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大学设置了精仪系或仪器仪表系,设立分析仪器专业。

3、彷徨、再接再励的七十年代

经过二十世界六十年代初、中期的奋斗,初步为我国的仪器仪表和分析仪器产业打下了基础。可惜,接着我国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教育、科研、生产处于摊痪和半停顿状态,中苏彻底破裂,中美处于冷战,“巴统”的禁运和封锁令我国对外完全处于封闭的状态。在这种恶劣的内外环境下,有志气的中国仪器仪表的学界和业界仍然艰难奋进,例如:36个科教单位和工厂合作,开发生产出我国第一辆大气污染检测车,北分厂和中科院合作试制了比表面和微量水分析仪,北分厂和上分厂陆续试制成功热导、氢焰和电子捕获三种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红外气体分析器。1975年北分厂试制成功60兆的核磁共振谱仪。1978年上分厂试制成功光栅分光的761分光光度计,新组建的上三分厂也开发出光栅分光光度计。南分厂在一般流程分析器的基础上开展了工业流程色谱仪的试制。科学院科学仪器厂成功试制电子显微镜。兰州石化所试制了工业色谱。地质仪器厂试制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成都分析仪器厂开发了物性分析仪。

4、崛起的八十年代

关键词:国企改制 科学仪器 科学仪器产业    浏览量:546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市场观察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