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仪商网!

业界热议的自动驾驶汽车处理器的安全及稳定性问题究竟有哪些

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被更多的人知悉,,特斯拉、奥迪等车企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在自动驾驶、电动化等研究上加码。其中的车载处理器“能看”和“思考”引起了关注,同时,处理器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

处理性能的提升固然重要,但UltraSoC首席执行官Rupert Baines认为汽车处理器的设计安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他表示:“要保证车载处理器的安全,除了在芯片设计时需要有所考量,也要从硬件设计的角度保证其功能安全。具体来说,通过在OS后面加入硬件防护,对黑客来说就是不可见的,也就很难被破坏,同时纳秒级的响应也能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对于黑客常用的洪流攻击,硬件防护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业界热议的自动驾驶汽车处理器的安全及稳定性问题究竟有哪些

当然后续还需要做充分的测试和验证,比如满足如ISO26262标准。即便到了使用期间,也需要进行实时监测来保证汽车的功能和信息安全。”林志恩对此持相同的观点,并表示除了通过软件加密和专门的处理器来保障系统发生故障后汽车能开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也可以做一些冗余的设计。当然,自动驾驶会用到大数据的通信,与外部网络进行连接。芯片设计时除了需要有相应的通信接口,同样需要保证信息的安全。

瑞萨电子大中国区汽车电子销售中心汽车电子应用技术部部长林志恩

瑞萨电子大中国区汽车电子销售中心汽车电子应用技术部部长林志恩

安全性之外,稳定性和高质量也是汽车产品的基本要求。瑞萨电子大中国区汽车电子销售中心汽车电子应用技术部部长林志恩表示:“车规产品是产品的稳定性和高质量要求,从设计到测试都需要满足车规要求,瑞萨长期在汽车行业内提供不同应用的产品。” 东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部副总监谭弘也表示:“为了满足前装市场的需求,除了在芯片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创新、高要求的品质保障体系外,汽车芯片生产的经验也极其重要。东芝与全球主流的汽车制造厂商及汽车电子厂商有30年以上的汽车芯片供货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这是汽车芯片性能安全的有力保障。”

东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部副总监谭弘

东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部副总监谭弘

可见,车载处理器无论在性能、安全性、稳定性方面都有重重挑战,但厂商为何都在积极布局?虽然智能手机目前市场容量最大,但消费级市场增长趋于平缓,竞争也更加惨烈。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正不断增加,紧凑型车占15%、中高档轿车占约28%、混合动力车占47%、纯电动轿车更是达到了65%。另据中投顾问发布的一份2017-2021年中国ADAS市场调研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ADAS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5%,到2020年中国市场可实现800亿的市场空间。

随着国内法律的进一步健全,ADAS前装市场将迎来渗透率大爆发,保守估计新车渗透率增速30%,汽车销量年增速4%。在看到了汽车电子市场巨大的潜力之后,除了一直专注汽车电子的厂商,英伟达、英特尔、高通等厂商也纷纷积极研发和推出针对汽车自动驾驶的处理器。

需要明确的是,“车载处理器需要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车载处理器厂商除了需要开发不同应用的处理器外,还要提供不同层次的软件和方案来满足不同厂商的要求。有的厂商只需要提供处理器的硬件和驱动软件,他们会开发自己的算法,但有的厂商可能要求提供整套方案,提供开放和创新的平台来满足开发者的要求。”林志恩对记者表示。

除了处理器,我们还可以看到雷达厂商努力缩小产品体积以满足车载需求,视觉传感器厂商积极推出满足车规需求的产品,还有大量的公司为抢占自动驾驶技术的制高点布局高精度地图。而5G通信技术、深度学习算法以及软件的快速发展也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过谭弘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受到了热议,也确实吸引了很多有实力的企业投入大量资源。但技术的发展有其固有的自然规律,需要扎扎实实的积累、打磨。特别是汽车产品,安全问题尤为重要。相信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会不断成熟,从一些特殊场景开始,逐步推广到市场中。中国的发展,可能会紧跟世界潮流。在某些特殊场景、或者特殊应用里,可能会与国际同步。”

最后,林志恩最后表示:“自动驾驶已经是每家汽车厂商未来的目标,从L2L3L4L5一步一步实现各种自动驾驶的性能,规划好线路的点对点驾驶或许能最早用上自动驾驶。虽然国外自动驾驶的技术比较领先,但是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中国未来的自动驾驶普及度一定会超越国外。”

声明: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