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仪,女,著名声学家,长期从事超声物理和光声科学研究工作,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张淑仪在声光互作用、声表面波、光声热波效应和激光超声,以及对凝聚态物质的结构分析、参量定征和无损评价的研究中,于机理、技术和方法等方面有所发现、创新和发展;同时发展了光声技术应用于半导体超晶格等多层薄膜的研究。
张淑仪现任《声学学报》、《应用声学》副主编,《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长期担任国际光声光热会议国际顾问委员,国际无损评价中心联合会理事。
张淑仪曾任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声学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
24岁初露锋芒于国际科学界
张淑仪天资聪颖,堪称“学霸”,初中高中接连跳级。上初二年级时,她跳过初三年级,一举考取省立杭州女中;她刚念完高二年级,又跳过高三年级,成功考取南京大学物理系。
1956年张淑仪从南京大学顺利毕业,适逢我国声学泰斗魏荣爵教授回国,她成了南京大学的第一位声学专业副博士研究生,从此开始孜孜不倦执着于科研领域。
1959年,张淑仪配合来自苏联列宁格勒的一位专家从事科研。她对当时科学界争论的乙酸乙酯中的超声弛豫吸收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澄清了事实,从而结束了该场科学界争论。
张淑仪此项研究使她初露锋芒于国际科学界,赢得国际同行赞誉,其时,她年仅24岁。
成功研制我国首台光声显微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张淑仪利用固体的声光效应,在国内率先建成了检测表面声场的三套激光探针系统。
80年代初,张淑仪从声光效应转至光声效应的研究,她领导的研究小组白手起家,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扫描光声显微镜,填补了国内空白。
80年代后期,她又带领研究小组将超声和光声方法推广应用于超晶格薄膜的研究,并对半导体的光声、光热特征进行了深入实验,提出了“亚表现近似”理论。
终身未嫁,为光声学事业奉献韶华
张淑仪温柔优雅,却终身未嫁,把光声学视若伴侣,把实验室当家,为光声学事业奉献韶华。
张淑仪每天早上7点钟进实验室,晚上12点才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耗在了实验室里。甚至为了寻找一个科研零部件,她时常出差北京、上海相关工厂一一查找。
许多人问张淑仪,数十年如一日泡在光学和声学基础研究中,会不会觉得枯燥?她说,科研工作是不分男女的,女同志一旦专心起来,可能比男同志更细心,也更有恒心。
张淑仪自豪地说:和她同一时期的不少声光科学研究室已经销声匿迹了,而她的实验室四十多年来持之以恒研究,并取得一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