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聚焦先进制造 | 一辆新能源汽车的“4小时生产圈”


  来源: 新华社 时间:2023-07-28 编辑:清风
分享到:



新华社年中经济调研行·聚焦先进制造|探访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


这是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的4小时“旅程”——上海本地,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向西约200公里外的江苏常州,提供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向南200多公里外的浙江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


在长三角,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了体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的“4小时产业圈”。


一、产业集聚


汽车是体现一国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建成完整产业体系,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4小时产业圈”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一个缩影。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05.8万辆,其中长三角的沪苏浙皖四地产量约290万辆,占四成以上。


太湖之畔的江苏常州,去年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若以每辆新能源车搭载50千瓦时电量计算,常州每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可配套100多万辆新能源车。以此计算,2022年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搭载常州产电池。”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严德群说。


动力电池生产有32个主要环节,常州覆盖其中31个,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这座城市目前拥有多座国内头部动力电池“链主”企业生产基地,带动正极、负极、隔膜、结构件等130多家规模以上配套企业快速发展。


在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车间,一辆运输车在运送安装完成的动力电池系统件。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产业链的集聚,延伸到整车制造。


在常州采访,记者常听到当地人不无自豪地说起“梦之队”:城北有“比亚迪”,城南有“理想”,两家整车厂直线距离不到40公里,2023年上半年两家工厂产量达27万辆。


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覆盖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电气仪表系、灯具、汽车车身、汽车饰件等十几个领域,3000多家相关制造企业汇聚于此,形成3000亿元产值规模。


集聚效应,是汽车产业发展的突出特性。


上世纪80年代,大众汽车进入中国,首先落户上海。经过多年努力,首款车型桑塔纳的零部件国产化率从不到4%提高到90%以上,一批零部件制造企业发展壮大。


现在,车程4小时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既契合产业就近采购原则,能够大幅缩减零部件运输成本,也赋予供应系统快速灵活的响应能力,工厂能够按照生产计划随时调配周边企业零部件。


“得益于这种产业链基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


2019年7月无人机拍摄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新华社记者丁汀 摄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实现零部件本地化率95%以上,带动上游360家供应商、10万个就业岗位及7000亿元累计订单,60家中国供应商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商体系。


华泰证券研究所汽车行业首席研究员宋亭亭认为,“4小时产业圈”是随着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逐渐形成的,现在在长三角布局整车生产工厂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超过10个。


处于“4小时产业圈”的江苏,动力电池及配套重点企业超过140家,电机、电控、电驱动总成等关键零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不断增加。


在浙江,环杭州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温州、台州沿海汽车产业带转型提升。


在安徽,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全产业链已经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全面实施。


关键词:先进制造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浏览量:323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