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开板,首批50家企业登陆


  来源: 中国电子报 时间:2023-08-24 编辑:清风
分享到:



8月24日,记者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以下简称“专板”)正式开板,首批共有50家企业登陆专板。到2023年底,专板企业数预计将达到200家。



作为全国首批专板之一,北京“专精特新”专板是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指导下,由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具体负责建设,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金公司等协同建设的区域性股权市场特色化板块。专板将为北京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成为服务首都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完善首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新样板。在开板仪式上,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关村银行与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签约成为北京“专精特新”专板贷的合作单位,中金公司与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共同打造认股权火炬研究院正式揭牌。


记者了解到,2022年11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明确“专精特新”专板建设目标为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建立起符合场外市场特点和优质中小企业需求的基础服务体系、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上市规范培育体系,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作用发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


今年7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优化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生态,加快推进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建设。


根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联合印发的《北京市“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板,力争3年左右建成面向全市专精特新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一批创新型金融产品和差异化服务落地见效,打造一批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和产品层面的互联互通案例,并使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直接融资和上市规范培育功能充分显现,对北京、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全国股转系统”)的“蓄水池”作用有效发挥,最终实现具有首都特色的资本市场普惠金融模式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根据《方案》,专板准入采取“基础要求+分层要求”的方式,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创新属性、经营情况、发展前景等情况,建立孵化层、规范层、培育层,对入板企业实行分层管理。三层之间不属于递进层级关系,企业在申请进入专板时,只要满足基础要求以及各层级具体要求,可直接申请进入专板对应层级。企业在进入专板后,每年进行动态调整,企业可根据发展情况于窗口期前申请调层,专板将根据审核结果进行统一调整。


根据《方案》规划及目标,2023年为部署启动阶段,到2023年底,力争专板各层次企业数量超过200家,其中规范层、培育层企业总数达到100家;通过股权融资、认股权贷款或发行债券类产品等方式,帮助50家企业实现融资。通过推动企业融资和挂牌上市,逐步培育一批在细分行业内技术实力强、产品质量好、市场份额高、品牌影响大、发展前景广的中小企业,推动30家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2024—2025年为稳步实施阶段,到2025年底,力争专板培育企业累计超过1000家,依托专板培育500家企业进入市级重点上市企业后备库,100家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或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2026年及以后为常态化运营阶段,专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塔基和全国性公开市场“孵化器”的独特功能作用充分发挥。

关键词:北京 专精特新 专板    浏览量:842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