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褚君浩院士眼中的智能时代、传感器与新质生产力


  来源: 第一财经 时间:2024-04-08 编辑:清风
分享到:



作者:王泠一


三月二十九日,应上海市政协委员、特级校长曾宪一的邀请:徐汇中学院士校友褚君浩回到母校举办主题为《放飞科学梦想迎接智能时代》的科创讲坛。褚君浩先生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学校科创软硬件平台进行科学探索,提高动手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徐汇中学曾宪一校长具体向笔者介绍说:褚君浩先生系一九六二届校友,徐汇中学校友会名誉会长。他是享誉世界的半导体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他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研究以及新型光电子器件和学科交叉研究;二零一七年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二零二二年年评为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褚君浩院士在徐汇中学母校的主题讲座由四个要素内容构成:智能时代与传感器、红外慧眼的功能、红外探测与隐身、培育飞翔的潜能。笔者结识褚君浩院士是在二零零五年,他还曾经是全国人大代表并积极建言献策。笔者有幸多次和他面对面地交流并持续关注其科技主张和产业化前沿的高见,现整理其最新见解以供读者参考。


三月二十九日,褚君浩院士回徐汇中学母校举行专题学术演讲


一、智能时代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褚君浩院士认为:实际上在智能时代之前,人类已有三次成功的工业革命。第一次就是蒸汽机,先有一个蒸汽机,瓦特把这个改成飞轮,改成轮子转动,后来就工业革命了。从牛车、马车到火车,轮船,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革命;显然旧中国根本没有赶上。


褚君浩院士在母校杰出校友雕塑作品广场的留影


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是电气化,就是目前中学课本里仍然在学习的电磁学规律等。然后有了发电机,有了电动机,生产率大幅度提升。褚君浩认为这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先有技术,再改进技术,改进蒸汽机,科学在里面起了作用;从技术到科学到技术往返。第二次工业革命完全是从实验室出来的,具体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电磁学的规律,然后有电动机、发动机;所以它完全是从科学再到技术的不断提升。但是两次工业革命共同点就是——科学与技术交叉推动进行。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就在努力追赶电气化目标。


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特征就是信息化。这就是我们现在已经获得的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光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概括而言:第一次机械化,第二次电气化,第三次信息化。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科学技术交叉推动,因有了量子力学,所以就有固体能带理论;所以有半导体技术,所以有集成电路,以及手机相机等所有一切。最大的根源就是量子力学,后面又有了通讯、计算机等新领域的进步。科学与技术交叉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目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根本特征是什么呢?褚君浩院士指出:就是智能化,把智慧融入到一个物理实体系统里面,把数字融合到实体的产业发展里面去。智能时代的最核心的,就是智能化的系统。关于智能化的系统,褚君浩院士以能够守球门的机器人为例加以说明。即它就是一个智能化的系统,它首先可以看得见球,其次它可以分析这个球到哪里去,第三个它把球拦住。所以,这一个系统很明确地就是一个智能化的系统。有三大要素:第一动态感知,动态看到这个球;第二智慧识别,它要看球到哪里去;第三计时反应,把这个球接住。


二、智能时代传感器研发无处不在


智能时代,传感器无处不在。褚君浩院士强调:传感器与计算机、通信,被称为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以及是否处在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的一个重要标志。各种机器设备中的传感器就相当于人类的五官和神经系统,它们让机器能听、能闻、能看,从而更好地感知、学习和进化,为我们提供高精度、智能化的服务。传感器家族有哪些成员?它们能为我们提供怎样的服务?高性能传感器的市场长期被美国、日本、德国的企业占据,我国科学家如何才能在这一领域拼出一席之地?这是读者普遍关心的新话题。


上海市政协委员、正高级特级教师、徐汇中学特级校长曾宪一先生近影

关键词:褚君浩 传感器 新质生产力    浏览量:616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