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制造业制定标准 对外开放迎来升级版


  来源: 控制工程网 时间:2018-08-10 编辑:思杨
分享到:



近日,商务部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吸收外资的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9591家,同比增长96.6%,实际使用外资446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34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占比达到30.2%。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3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36%、31.7%、179.6%。
  在专家看来,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增加,一般制造业以及一般工业等低附加值产业正逐渐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然而,与中国发展需求实际吻合的先进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仍拥有良好机遇。传统行业的投资增速可能会放缓,但高端制造业、智能生产体系等却成为外资的投资热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近年来,我国吸引外资更多集中在高端制造业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相契合的产业领域有了更多外资的身影。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给予外商更多投资机会,对提升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率、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以及实现传统制造业升级转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制造业开放瞄准“高端”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开放不断提速,其中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尤为明显。
  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要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支持国内外企业及行业组织间开展智能制造技术交流与合作,做到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华设立智能制造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参股国外先进的研发制造企业。
  紧接着,国务院2017年1月发布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同样指出,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制造领域,以及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今年6月10日,国务院又印发了《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表示,取消或放宽汽车、船舶、飞机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积极落实外商投资研发中心支持政策,研究调整优化认定标准,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加大在华研发力度;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领域。
  今年6月底,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制造业开放是一项重点内容。比如,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另外,船舶业和飞机制造业今年也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各个地方也在加快部署。上海市前不久发布的“对外开放100条”提出,要构筑更加开放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鼓励外资投资先进制造业,吸引世界知名汽车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及高端整车项目,支持高性能电机、电池、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配套项目落地;取消飞机制造和船舶行业的外资限制,支持外资进入高端船舶制造、船舶设计研发等产业链高端环节。
  “大力引进外资有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从而对国内智能制造产生溢出效应。也就是说,通过竞争、知识传播、研发人员和其他劳动力的培养等,可以对国内相关行业产生正面影响。”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说。
  王燕武表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知识沉淀,对于后发国家而言,除了集中资源、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之外,还需要借助外来技术和资本的力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模仿到创新,稳步提升高端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可以说,引进外资仍然是目前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破局的关键渠道。
  外资布局已超越产品市场开拓 
  在制造业对外资开放利好政策密集落地之际,中国也成为外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领域领先企业争相布局的市场。
  今年5月,西门子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关键词:制造业 仪器 设备    浏览量:4301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