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五强争霸 5G手机芯片成本、续航问题如何解决?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时间:2019-09-04 编辑:黄菊军
分享到:



就此,业内预计高通这块5G芯片将被命名为骁龙865,对垒9月6日发布的华为麒麟系列5G处理器。

业界期盼千元5G手机

从全球情况来看,韩国、美国等国家5G商用时间较早。根据三星公布的数据,三星5G手机在韩国出货量已突破200万部,主要是今年年初发布的三星S10系列,搭载的是三星自研的Exynos5100基带芯片。

不过,业内预计今年5G手机出货量不及整体手机市场出货量的1%。Canalys分析,到2020年,将有17.5%的在中国出货的智能手机具备5G功能。5G手机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4G手机,达到近8亿部的出货量,占所有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一半。

联发科总经理陈冠州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全球大规模的5G芯片交付会出现在明年一季度。有些国家转向5G比较快,有些国家会慢一点。4G芯片具备长尾效应,接下来很长时间都会存在。4G芯片的市场应该会到2025年,甚至延续到更晚,联发科会持续不断推出4G芯片。

5G手机普及需要一个长久的阶段,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是最关键的因素。目前,已发售的5G手机售价普遍偏高,补贴之后的华为Mate205G版卖到了6199元,三星Note10+5G版国内售价7999元,其他品牌5G手机也大多在5000元档位,这显然很难让普通消费者接受。

在陈冠州看来,5G手机芯片在高成本之外,射频成本也是一个问题,这些都使得5G手机天然高成本,联发科将力争明年5G手机下探到两千元,而下探到一千元仍需要更多时间。

一位半导体行业分析师认为,5G芯片研发的难度大大增长,高额的研发费用势必也要分摊到最终的产品中。

小米集团红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制程上,5G芯片基本上要靠7纳米,7纳米目前的良率是五到六成,4G手机芯片的良率可能在九成以上,制程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成本维度。

记者注意到,从五大5G芯片企业的主打产品来看,大多采用的是最新的7纳米技术。

“由于规模的原因,造成今天5G的这条链上的规模经济还没有起来。”卢伟冰指出,5G芯片组成器件众多,目前刚开始时的集成度还不够。不过,卢伟冰对未来的看法较为积极,其还表示,小米70%、80%资源都投入在5G上了,明年的5G手机肯定会降到2000元以下。

另一位小米高管向记者透露,红米K30系列肯定支持5G,这以往是红米两千元价位的旗舰系列。而对于5G手机的真正普及,仍然需要把售价降到千元以下。

续航难题待解

成本之外,5G芯片的大耗电量,也成为芯片企业、手机厂商共同头疼的问题,甚至是制约5G手机发展的最大问题。国内目前在售的5G手机中,均采用了大电池,机身也相对较大,而“又厚又重”的机身,让实际使用体验跟4G手机差很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经接触过一位华为Mate205G版手机用户,其出示的手机截图显示,两个小时的使用时间,其5G手机的电量就从86%降到了38%,消耗了手机超过四成的电量。目前5G信号并不是很连续,他手中的5G手机也仅仅能用六七个小时,远远低于4G手机的使用时间,半天不到就要充一次电。

三大运营商目前正在加紧5G网络的普及,但5G网络还未实现全覆盖,“现在耗电量大的问题还没暴露太严重,是因为现在网络不是很普及,并不总有5G信号。”张严介绍,在实验室环境下,同样条件下5G手机的使用时长仅是4G手机的三分之一,芯片企业希望能把5G手机续航时长保持在4G手机的80%以上。

在张严看来,2G到5G时代,手机可以说经历了“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大卡车”,5G时代,小汽车变成大卡车了,不耗油是不可能的。“‘5G大卡车’里边你可以进行一些优化,但再怎么优化,其所需要的能源也大大高于‘4G小汽车’。”

“手机上所有的电是靠省出来的,5G芯片需要更精准判断应用需求。”紫光展锐高级副总裁周晨对记者介绍,5G手机功耗大的解决最主要还是依靠芯片平台企业。

“现在的节电主要思路是优化‘5G大卡车’的调度次数。比如说你原来没事就在大街上跑,现在是你有任务了再跑,没事就歇着。”张严透露,华为与高通均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实际需要时再调动5G,现在技术上可以实现。

新事物涌现的时期,同样也是5G芯片企业翻天覆地的时代。成本和续航成为目前5G芯片商用的两大难题,技术之争就是企业之战,同样也决定了5G芯片企业的生死。

5G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手机芯片的竞赛之外,高通、联发科等也把目光瞄准更广阔的物联网领域。陈冠州对记者表示,有些物联网终端需要的运算量比较大,同时需要联网功能,甚至需要有一些AI运算能力,联发科将以AIoT切入。

关键词:5G 芯片 5G手机 5G芯片 华为    浏览量:4040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