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新品快报 » 正文

智能机器人时代 机器人威胁论是否科学


  来源: 仪器仪表商情网 时间:2015-11-13 作者:Stanford
分享到:



机器人最早的表演舞台是剧场。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科幻剧本《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中创造了“Robot”一词,并奠定此后经久不衰的机器人与人类斗争的故事框架——无知无觉的机器人承受着人类的重重奴役,直到某天被注入人类情感与自我意识,觉醒后愤然暴力抵抗。次年同名话剧在布拉格上演,剧中邪恶、反控的机器人并不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钢筋铁骨模样,它们用化学物质制造,外表与真人相差无几。

7年后,机器人第一次在电影里亮相——《大都会》里仿照人类设计、周身用金属打造的机器人玛利亚,冒充女主角蓄意激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最后被得知真相、怒不可遏的工人们弃于火海。

这部德国默片的反乌托邦剧情与彼时德国的社会现实扣得严丝合缝。一战的战败深切打击德意志民族的自尊心,国力日渐衰退,法西斯集权势力与共产党社会主义力量又此消彼长,德国民众普遍失望、迷惘,并把国家暴政、贫富不均归结为阶级对立。微博ID图宾根木匠的影评人向《博客天下》分析这部影片 的诞生背景。

影片还表现了工业时代人类对大机器既崇拜又惧怕的双重心态——无所不在的大工业机器威严雄壮,相比之下工人们就像匍匐其下的蚂蚁,又像9年后《摩登时代》里重复扭紧六角螺帽的卓别林。工人们受到机器人玛利亚的造反蛊惑后一哄而上砸毁机器的情节设定,是工业时代早期卢德主义思潮(排斥新技术和新事物)的延续,那时工人们认为是大机器抢占了工作,于是盲目地、大规模地破坏工厂里的机器设备。

玛利亚之后,机器人角色一度沉寂,这受限于人们对机器人的狭隘想象以及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的是《魔鬼博士》、《科学怪人》、《科学怪人的新娘》等科幻恐怖片,在当时人们眼里,弗兰肯斯坦这种肖似人类的人造生物远比笨重、泛着金属冷硬质感的大机器更可怕也更具吸引力。同时,发轫于20世纪初的现代航天科技取得实质成果,电影导演的目光自然被神秘的外太空吸引,各种奇形怪状的外星人开始频繁登上电影屏幕。

初露头角即遭冷落的银幕机器人在当时人们眼里尚属于蓝领阶层,它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未获得高等智慧,是大机器的一种,承担着繁重的杂役,却很少踏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    浏览量:599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