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热点头条 » 正文

“专精特新”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工信部今年新增100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时间:2024-03-10 编辑:清风
分享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这是“专精特新”一词,连续第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就“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话题回应了记者。他表示,我国目前已经培育了12.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在强链、补链、延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将重点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中央财政层面连续三年要支持4万多家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还将在现有2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再度扩容,在2024年再新增100个集群。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文件将出


“专精特新”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还要回溯至2022年。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对当年政府工作任务介绍时,曾明确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工作回顾中再次提到“专精特新”,具体为“(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


继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定调要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支持之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了12.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时期形成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现在的专精特新企业与过去的中小企业相比有一些新的特点,比如专业化、精致化、国际化水平都很高,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也在提升。此外,数字化程度、绿色化程度都在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在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加快由传统的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绿色化实体经济的转型。这是专精特新企业在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之路。


这一点已经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分布上有所体现。据不完全统计,前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近九成为制造业企业,其中有不少企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并且大多实现了技术新突破。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作为刚刚入选的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核能装备研制领域,率先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内首个核能装备国产化制造基地,先后创造了“二十一个国产首台”重大核能主设备纪录。该公司董事长王卫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后,公司还将在快堆、高温气冷堆等第四代核电堆型以及多元化小型模块堆等领域继续攻坚克难,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保驾护航。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发布的“民营经济31条”也已经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这也给了专精特新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


同样入选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就在积极参与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先进卫星制造技术和卫星产品。


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高千峰向记者介绍,该公司以技术创新为牵引,在与传统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广泛调研具有先进工业制造能力的地面工业产业配套民营企业,通过联合设计开发等协作模式,引入了多家之前从未有航天配套经历的供应商,充分发挥我国成熟工业体系优势,加速构建面向低成本、批量生产的新型开放式航天产业生态。


金壮龙表示,工信部接下来将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擦亮“专精特新”这个金字招牌,让它“货真价实”。同时,要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连续3年支持4万多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继续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服务中小企业的系列活动。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创造。


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再扩容


关键词:专精特新    浏览量:12358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