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农残检测发展快速 仪器市场需求持续上升


  来源: OFweek仪器仪表网 时间:2018-10-12 编辑:思扬
分享到:



随着农残检测工作的全力展开,农残检测仪等相关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势必上升。目前,免疫分析法检测试剂盒可应用于现场样品和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现今研制成功有多达100多种农用药物检测试剂盒,其中常见的农药残留监测试剂盒也有近30种。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新技术方法的不断应用,再加上目前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到我们人类身体健康,甚至危害生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所广泛关注的重点。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提升食品农残检测能力,做好食品农残检测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食品农残检测工作得到保证,有利于避免不安全的食品事故发生,让消费者安心消费,同时促进国内更多消费,带动经济的良好发展。




相关政策标准日趋严格

随着各类检测手段的兴起,农残新标准的更新变化不但直接决定了农产品企业自身的质量安全控制,更间接影响着农残检测仪器供应商的策略调整。而农残新标修订,势必会引起检测仪器行业的重点关注。

据了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于2017年6月18日实施,限量标准规定了48项农药在茶叶中的限量要求,新增了20项农药残留限量。农业部第2445号公告明确了从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禁止三氯杀螨醇销售、使用。


农残检测技术愈发重要

农残检测是食品安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国际上较多使用固相萃取技术(SPE)、微波提取技术、凝胶层析(GPC)、加速溶剂提取(ASE)、超临界萃取(SFE)、固相微萃取技术。而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溶剂萃取,液液分配,柱层析净化,前处理方法自动化程度低、提取净化的效率不高,速度慢,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农药残留研究的不断深入,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日趋完善,并向简单、快速、灵敏、多残留、低成本、易推广的方向发展。农药残留不仅会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也会影响农产品的贸易,事实上,世界各国对农药残留问题高度重视,对各种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的规定也越来越严格,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


农残仪器市场需求持续上升

当前,随着农残检测工作的全力展开,农残检测仪等相关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势必上升。目前,免疫分析法检测试剂盒可应用于现场样品和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现今研制成功有多达100多种农用药物检测试剂盒,其中常见的农药残留监测试剂盒也有近30种。
农药的大量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在国际贸易中,相关的食品安全国际标准要求在不断提高。而要想更好满足监测需要,设备的精准度、灵敏性、稳定性必须居于同类产品的前列。因此,相关仪器企业必须在产品品质上加强把控,力求在农残检测这块“大蛋糕”中分一杯羹。


农残检测前景明朗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食品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形势严峻。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借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法制建设,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手段和技术,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同时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只有在完整体系支撑下,将专业、专职的人员和高标准的设备结合起来,才能使农残检测工作更加有序、有效的开展。针对我国目前农药残留监测体系的规划,尽快建立健全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扩大对外开放,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而服务。

关键词:农残 检测 仪器    浏览量:3729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