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热点头条 » 正文

仪器仪表重要程度堪比芯片!我国高端仪器二十年来不进反退?


  来源: 华商韬略 时间:2021-01-18 编辑:清风
分享到:



“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


科技部原副部长的一句话,道尽了中国科技界的无奈。但科研仪器不能自主的后果才刚开始显现。



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一台机器出了故障。当校方向国外厂商求助时,对方却甩脸子说:先付23万元人工费,他们再去准备液氦。


换句话说,如果没成功,这几十万就白花了。


堂堂中国最高学府,何时受过这种气?该中心愤而终止了双方合作。


此事在当时惊动了国内数十位教授。但这种挣扎注定是徒劳的,因为国内几乎没有厂家能生产这种叫核磁共振仪的东西。


中国人到海外抢奶粉、抢马桶盖,路人皆知,科研仪器受制于人,很多人还头一次听说。


但这种局面,已经存在很多年。


早在2010年,中国就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十年来,中国对国外高端仪器的依赖不但没减少,反而在上升。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进口近千亿美元仪器设备,仅次于石油和半导体。其中,90%的高端仪器被国外公司垄断。


以核磁共振仪为例,全世界只有德国布鲁克等少数几家公司能提供。


就是这家年营收只有20亿美元的德国公司,独占中国80%以上的市场,把北大拿捏得死死的。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冷冻电镜,是研究蛋白质结构的重要工具,全世界只有美国FEI、日本电子、日立能生产。国内连山寨版都造不出来。


稍微低端一点的扫描电镜,国产份额也不到10%。


质谱仪用于测量微观粒子的质量,目前基本依赖进口。高端的液质联用技术,则完全来自美国安捷伦、赛默飞等厂商。


因为国内不能生产,中国每年上万亿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60%用于进口设备。


被拿捏的远不止实验室。


在关乎14亿人健康的医院里,包括CT、核磁共振仪、大型X光机,几乎被GE、飞利浦和西门子(俗称GPS)三家垄断。


几年前,人民日报记者曾走访上百家企业,发现那里的生产线和研发中心,几乎沦为“洋装备”的盛宴。


中国制造在西方的商场里,德日制造在中国的工厂里,美国制造在中国的实验室里。


这样的调侃,多少令人尴尬。但真正让人后脊发凉的是:国外很小一个隐形冠军不供货,就能让中国科研停摆,让中国万亿产业瘫痪!


你以为这事只跟实验室有关?其实,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曾说过: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第一次看到了月球环形山,开启了近代天文学。上世纪60年代,扫描电镜的发明,让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观察,提升至分子水平。



400年来,人类就是在科学仪器的不断改进中,发展出现代科技文明。


20世纪以来,6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使用自己设计的仪器,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东西。


科学仪器对科研水平的提升,最好的例证之一来自清华大学。


2013年之前,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在全球还没多大影响力。那之后,施一公团队采购了一批当时还不怎么流行的冷冻电镜,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冷冻电镜中心。


关键词:仪器 仪表 芯片 科研仪器    浏览量:7596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