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资深专家 » 精英人物 » 正文

大立科技董事长庞惠民:解决卡脖子技术,实现探测器国产化


  来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时间:2021-01-20 编辑:清风
分享到:



在进行转制的员工动员大会上,庞惠民提出了“人人变成百万富翁”的奋斗目标,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同时他找员工一个个谈心,只要愿意留下来,就都会有工作,而且人人都有股份。


同时,庞惠民他们将原有的红外产品进行了技术提升,并引进了英、法等国的技术,然后就到全国各地跑客户。


“那时候的客户基本上只有电力系统。我们就跑各省市的电力公司,给变电站做故障检测。一年能够卖出几台红外热像仪,我们公司就能盈利了。”庞惠民回忆说。


(大立科技的红外热像仪)


庞惠民显然不满足于一年卖几台设备。他要求员工一年跑1000座变电站,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年跑100座变电站。


出差跑客户可是个苦差使。庞惠民回忆,那时候每个人拎的行李箱就有六七十斤重,里面都是各种设备。“红外热像仪供电靠蓄电池,还有录像机、打印机。”他说,“对电力设备的故障检测都是晚上做的,因为白天有太阳光的话,检测结果不太准。”做好检测后要连夜写检测报告,第二天向客户汇报。


庞惠民自己也是全国各地天南海北地跑,有时候连续两三个月没回家。“我下海那三年也是经常在外面跑,家里人能理解。”庞惠民说。印象最深的一次,他深秋到河北邯郸出差,一个晚上跑了三四个变电站做检测,一直工作到凌晨快天亮,因为觉得来一次不容易。但因为当地昼夜温差大,凌晨的时候被冻得不成样子,“就感觉没穿衣服裤子一样。”


他终于在内心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本来我都已经生活无忧了!”但第二天,他又斗志昂扬地投入了工作。


(大立科技的巡检机器人)


非典那一年看到自己的短板

自主研发探测器完成国产替代


2003年非典暴发时,市场对红外热像仪的需求激增,这也是大立科技发展最快的一年,不过也彻底暴露了公司的短板:原先准备的红外热像仪的核心材料——探测器半个月就用完,6~8月份整个公司无事可做只能休息。庞惠民虽然焦急,但也无可奈何。


“那时候探测器只有法国能够生产,价格要几万元一个,而且不能还价;交货周期则要9个月时间,甚至更长。”从那时起,庞惠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自己研发生产探测器这一“卡脖子”产品。


当时业内许多专家包括院士都劝他慎重考虑,因为国内还没有企业做探测器,搞这样的研发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而且很可能泥牛入海。但庞惠民没有动摇。2006年引进一位留美博士之后,研发团队花了两年时间生产出了样品,2009年开始小批量生产,2013年全部完成了国产替代。“在探测器的研发上,我们累计投入的资金达到6个多亿,包括一部分政府补贴。”庞惠民说。


(大立科技的生产车间)


当年进口价要几万元一个的探测器,如今由大立科技生产,市场价只要几仟元一个,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而成本则降到了一二千元一个。大立科技也完成了从生产红外热像仪产品,到如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拥有完整产业链的蜕变。


有了非典时期的经历,去年初庞惠民得知党中央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消息,以及专家表示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后,立即敏锐地意识到市场对红外成像测温仪的需求会激增。他第一时间发动全体员工放弃春节休假,加班加点;新大楼应急扩充部分产线。去年全年,大立科技生产销售的红外热像仪产品预计超过5万台,为境内外的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保障。



关键词:大立科技 庞惠民 卡脖子 探测器    浏览量:28231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