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仪商网!

助力新基建,仪器仪表迎来发展新机遇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页

搭上"新基建"快车,仪器仪表迎来发展新机遇

新基建来了,测试测量仪器企业准备好了吗

2020年以来,“新基建”概念持续被讨论,是今年最热门的关键词,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之一。全国两会“东风”,再次为“新基建”带来提速发展的信号。

今年伊始至今,从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积极响应;从企业主动投资,到资本市场热捧,“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

“新基建”建设,离不开仪器仪表及其核心部件。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础,测试仪器面对“新基建”将面临怎样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仪器仪表企业准备好了吗?更多 >>

来源:仪商网 作者: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0-6-3

“新基建”风口下

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

1
新基建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 更多 >>
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发布《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下称“新基建10条”),旨在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样板。广州开发区政研室主任李耀尧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基建10条”是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产业政策。 更多 >>
2

全国首个“新基建”产业政策出炉

多地吹响新基建项目投资集结号

3
地方版新基建相关政策路线图日趋清晰。近半月来,包括江苏、上海、天津以及广州、昆明等多地连出新政,围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投资规划一批千亿、万亿级新基建项目,并谋划千亿级产业集群。浙江、成都等地正在酝酿新基建专项规划和投资指导意见。业内预计,到2025年,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将达10万亿元,带动相关投资累计或超17万亿元。 更多 >>
根据赛迪智库近期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带动投资累积或超17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基建项目的落地,一批千亿级的新基建产业集群有待崛起。 更多 >>
4

地方新基建新政密集发布

发力“新基建”

分析:新基建对测试仪器的需求

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分析了新基建在七大领域内对测试仪器的需求,指出测量仪器关键性能指标的提升取决于测量技术本身的进步。现代前沿技术可以丰富测量功能,提高测试效率,通过软件可以弥补硬件不足,但能力提升的关键是测量技术。现代测量仪器体系架构(MC3I)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测量。而测量仪器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 更多 >>
5G是“新基建”建设重点,对通信测试与测量有巨大需求。此外,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亦有很大需求。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绝对安全是人类对该领域的期望和要求,而测试与验证一直是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一大难点。泰克科技大中华及东南亚区市场总监徐贇表示:“对测试测量厂商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绝好的机遇。” 更多 >>
2

新基建给仪器仪表带来新机遇

中国电科发布新基建物联标准体系

3
3月31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正式发布了适用于“新基建”的物联标准体系。由此标准体系架构做指引,客观世界实时产生数据的万物都将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标签,访问物体将会像访问网页一样简单。目前,“电科开物”已为嘉兴大数据中心与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福州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天地一体化地面信息港、雄安数据管理系统等提供物联数据支撑服务。 更多 >>
2020年全球经济大幅萎缩,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中国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先进的测试仪器设备,能帮助研发获得更精准的测试参数,能帮助产线更高效率的完成生产任务,ITECH提供完善的功率电子测试方案。 更多 >>
4

备战新基建 ITECH提供完善方案

声明: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