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热点头条 » 正文

如何推动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四行业稳增长?


  来源: 工业和信息化部 时间:2023-09-05 编辑:清风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效益稳步增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企业实力不断提升,行业应用持续深入,对工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占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11.2%;包含光伏、锂电等在内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0.3万亿元,占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14.8%。


今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呈现持续恢复、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智能手机、智能电视、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产量稳步提升,产业运行中呈现出诸多亮点。一是投资保持高速增长。1—7月,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4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4.1个百分点。二是生产效益逐步改善。1—7月,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763.2亿元,较一季度提高31.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3.5%,较一季度提升1.6个百分点。三是新兴增长点表现亮眼。“双碳”战略引领光伏等行业蓬勃发展,1—7月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276.6吉瓦,同比增长超过56%,包含硅片、电池、组件等在内的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324.7亿美元,光伏新增装机97.2吉瓦,同比增长158%。


但也要看到,电子信息制造业仍面临需求不振、预期转弱、增势放缓等挑战,保持行业稳定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编制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系统谋划两年期稳增长举措,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依托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促进传统领域消费升级,培育壮大先进计算、虚拟现实等新增长点。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优化电子整机出口产品结构,推动光伏、锂电等国际产能和应用合作进程。


二是提升行业供给水平。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加强前瞻性产业布局。加快关键材料设备、工艺薄弱环节突破,优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布局,保障高质量产品供给。


三是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重点推进集群培育提升工作。通过举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推动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


四是优化产业政策环境。持续做好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工作,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电子信息制造业投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企业水平。鼓励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计划,营造促进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谢谢!


中国汽车报记者: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工业经济稳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本次出台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有哪些亮点措施?


王卫明:谢谢你的提问。


正如你所说,汽车行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当前,国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仍然存在,行业稳增长任务较为艰巨。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制定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突出抓好“三个统筹”,也就是统筹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筹支持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两大市场主体消费、统筹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一是加强优质产品供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产品技术创新、配套设施完善、流通堵点疏解、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提升产品性能质量,改善用户体验,在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好新能源汽车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深入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三是稳定燃油汽车消费。鼓励实施汽车限购地区增加年度购车指标,支持企业积极探索混合动力、低碳燃料等技术路线,加大高端化、定制化的房车、皮卡等产品供给,深挖细分市场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四是培育汽车出口优势。鼓励汽车企业加快研发和生产面向国际市场的汽车产品,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加强与航运企业、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为出口目的国人民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售后服务。研究建设行业服务平台、加强国内外低碳发展合作,为汽车企业海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谢谢。

关键词: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电子信息制造业    浏览量:11665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