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新闻头条 » 正文

“科学号”300余件观测仪器 航程7800余海里


时间:2017-01-04 作者:五五
分享到:



 12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青岛西海岸母港返航。这是“科学号”完成2016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程,首次实现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回传,实时回传将为国内外利用潜标阵列监测。据悉,此次“科学号”返航还成功回收了300余件观测仪器


实现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凡研究员介绍,本航次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成功实现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回传,科学家可在办公室实时掌握大洋的动力状况,改变了以往潜标数据只能每年回收一次的情况,成功破解了这一世界级海洋观测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本项目2016年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深海潜标数据实时传输的技术攻关,专家们研发了无线水声通信和有线数据传输两种方案,将深海观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卫星传输回岸基办公室。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汪嘉宁告诉媒体记者,“特别骄傲的是,在本航次中无线水声通信和有线数据传输两种方案都成功了。此次试验成功,对于我国观测西太平洋海面的环境与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也将加速我国海洋业务化预报系统的完善和科研成果的产出,必将提高我国海洋环境和气候的保障预测能力。

科学观测网实现稳定运行

2016年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组成部分,调查内容实现了多学科、多尺度和多水层的全覆盖,更加突出对1000米以下深海大洋的观测,更加突出对海洋小尺度湍流混合的全水层精细化观测,全面服务走向深海的国家战略。通过对观测网络设备的维护和优化,大洋上层洋流观测的垂直分辨率已达到8米,大洋深层洋流和温度观测的垂直分辨率达到500米,全部观测要素的时间分辨率达到1小时。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经过我国科学家3年多的自主建设,成功获取了热带西太平洋代表性海域连续2-3年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将为我国科学家探索研究热带西太平洋环流的三维结构、暖池变异及其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宝贵数据资料。随着观测网络数据的逐年连续积累,对科学家研究解读深海大洋所起的支撑作用将呈指数型增长。

潜标记录最强厄尔尼诺事件

关键词:仪器仪表 测试测量 观测仪器 海洋科考船    浏览量:510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