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热点头条 » 正文

挖掘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 “一带一路”如何吸取百年经验


  来源: 仪器仪表商情网 时间:2015-12-09 作者:Stanford
分享到:



仪器仪表商情网 焦点新闻】当最早一批中国商人把产品销售到海外,并试图在当地生产以获得更低廉成本和便捷通道的时候,他们顺便带去了他们所习惯的生产环境、产业链条和组织方式。短短十几年间,这一套体系——开发区模式,被许多人视为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已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

从美洲到南亚、欧洲、非洲,从气候温润的德干高原,到莫斯科河畔、非洲红海之滨,几乎每一个看得到中国商品的大陆都能找到中国园区的身影。据商务部研究院中国海外投资咨询中心副主任李志鹏说,在1998年就有国内企业在古巴创建了一个境外加工贸易区,到现在,中国“走出去”的各类海外园区已有上百家,截至2014年年底,商务部重点统计的16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园区,“已经完成投资总额超过100亿人民币,入驻企业超过400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万人”。


最好的办法是做工业园区

开发区模式是中国学习而非独创的产物,这三十年中它因地制宜不断演化,产生的速度和效率让它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最珍贵的经验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震惊于中国变化之快并部分归功于开发区模式,以至于上世纪末天津泰达在非洲同埃及共同合作开发苏伊士特区时,埃及一方的管理人员说,“我们的目的就是与泰达开发区一模一样地去做”。

但对于早期的行动者而言,建立园区的最初目的其实只是为了更方便的本土化生产——园区由主导产业聚集吸引配套产业,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这同时也能规避单打独斗的风险。

1999年,海尔在美国南加州建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工业园,两年后,它的第二个海外园区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在该国旁遮普省拉合尔市奠基。对海尔来说,在当时这是一家企业对中国加入WTO后“走出去”战略的响应,也是自身海外“创牌”的开始。当时1.7亿人口的巴基斯坦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其对家用电器的消费正处于上升期,且家电主要来自进口。在建立工业园之前,海尔产品已进入巴基斯坦,销量每年上涨。“2005年之前是一个阶段,叫做企业小规模自主探索的时期”,李志鹏说,“这些零零散散,整体规模也不大,真正开始相对比较有规模、有系统的‘走出去’,应该是在2006年左右”。

2006年,国家对“走出去”的战略更为重视,商务部将推动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作为重点工程。初具规模的巴基斯坦海尔家电工业园,升级成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以下简称“鲁巴经济区”),它一期以家电业为主,由海尔负责招商引资,形成家电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二期的主导产业则跳出了海尔的家电产业本身,包括汽车、建材和纺织等。

这段时间里,海外中国园区开始大规模兴起,投资的主体,招商的对象也往往都是中国企业。几乎同时,民营企业华立集团在泰国建立了罗勇工业园,并吸引了20多家中国企业入驻,这个园区的成功让泰国政府的心理从戒备转向欢迎,“泰国政府发现自己招了那么多年商招不来大陆企业,我们一下就招来了,他就开始主动邀请我们要和我们合作”,全程参与华立泰国罗勇工业园建设的华立集团海外事业部总经理胡海说。

他说,在当时,中国企业是严重缺乏境外投资能力的,单打独斗是风险很高的,这是华立在海外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工业园区。

开发区走出去的速度和幅度都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华立的海外园区一步从东南亚迈到南美,相比它的第一个作品,华立在墨西哥建设的园区更加的本地化,更能够融入地方的发展,“第一代园区只满足企业建厂的需要,后续的配套设施和服务都是被动做的。第二代的工业园区不单单是把土地推平了,把路修进去,接上水电,还要考虑和当地社区的融合”,胡海说。

从零散行动到国家战略

关键词:仪器仪表 测试测量    浏览量:662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