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新闻头条 » 正文

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十三五”科技规划落实稳步向前


  来源: 仪器仪表商情网 时间:2016-02-16 作者:荆楚
分享到:



 仪器仪表商情网报道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专项指南16日发布,这标志着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重中之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实施,改革工作向前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大步。

2014年底全面启动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其核心是按照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针对原有计划体系日益突出的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和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框架和布局,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科技计划引领带动创新发展的深层次重大问题,更好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沟通协商与分工协作,积极推动改革落实。目前,“一个制度、三根支柱、一套系统”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已初步形成,科技计划优化整合工作正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

一是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已成为凝聚部门共识、支撑重大决策的重要平台。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自2015年4月30日建立以来,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改革突破口,通过集体酝酿和共同决策,审议通过了项目形成机制、专业机构遴选原则及结果、2016年重点专项总体布局等改革重大事项,切实推动了计划管理改革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

二是特邀咨评委已开始发挥重要的战略咨询作用。特邀咨评委的专题会议,针对重点专项的领域特征,在咨询评议方式上采用了特邀咨评委委员、大同行专家和小同行专家相结合的方式,既立足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确保重点专项任务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又从专业和细分的视角出发,保证了重点专项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三是专业机构遴选与改建工作全面启动。在深入调研和充分协商基础上,选择7家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开展了专业机构改建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公开透明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项目管理机制。同时,结合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专业机构改建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了专业机构的遴选原则和标准。

四是监督评估体系和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相关工作始终融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全过程,提早谋划,协同实施,探索建立“制度+合同+技术”的三位一体监督评估模式,加强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此外,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已开始面向科技界提供服务,科技计划优化整合工作正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七大农作物育种6个试点专项也已先期进行了改革探索,为重点研发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实践基础。

而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形成机制,则着重体现了聚焦国家战略目标,以及“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需求征集紧密结合的原则。重点专项启动实施的建议方案,正是在广泛征集各部门、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等科技创新重大需求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会同各部门共同凝练形成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正式启动实施只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一个新起点,后面的改革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科技界将围绕“十三五”科技规划的制定落实,在三年过渡期内完成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全部主体改革任务,将科技计划优化整合、专业机构改建、监督评估体系和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齐抓并进,尽早建立完善新型计划管理体系,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的创新供给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仪器仪表 十三五 国家科技计划    浏览量:301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