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周鸿祎:传感器不是越多越好,要造15万元以内的智能电动车


  来源: 仪商网综合 时间:2021-07-09 编辑:清风
分享到:



相比之前所涉猎的行业,智能汽车赛道更令人激动。“它不是基于汽车行业进行数字化改进,而是汽车和数字化两个行业的碰撞,最后产生一个完全新的业态,一个全新的产品。这个产品就像是一部大手机。”


“我快50岁了,还热情澎湃地参与造车,因为我觉得 智能汽车肯定会迎来颠覆性的未来,要颠覆一个产业,这一定是大众化的、通过科技实现的进步,让大多数人享受科技的回馈。”


要在这样的巅峰性变革中有所作为,一个人的能力远远不够,所以周鸿祎需要哪吒汽车这样的合作伙伴。哪吒的定位同样是大众消费电动车市场,与周鸿祎的想法高度契合。更重要的是,哪吒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市场规模。


刚刚过去的6月份,新造车势力的销量迎来一波猛涨。官方数据显示,哪吒汽车凭借5138辆的月销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536%。1-6月,哪吒汽车共售出21104辆新车,同比增长478%。


按照销量排名,在新造车势力阵营,哪吒排名第四。周鸿祎将如今的竞争格局形容为“蔚理小哪”,分别对应蔚来、理想、小鹏和哪吒。


在周鸿祎看来,规模是一个产品成功的重要判断依据,“有销量不一定成功,没销量就离成功更远,360投资哪吒汽车之前,考虑了销量的因素”。


7月2日,在北京360总部,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接受了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等媒体的采访,以下为对话节选(经未来汽车日报整理)


15万造不出智能电动车?


Q:如何看待“15万以下造不出智能电动车”的观点?


A:我已经很久不怼人了,今天我也不想怼人,我觉得这句话像外行说的,不像是做软件、互联网、IT出身的人说的话。从大格局来看,中国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就是在15万元左右,这个价格区间的车大概占中国所有车型总销量的70%。


我都快50岁了,还来热情澎湃地参与造车,因为我觉得智能汽车肯定会迎来一个颠覆性的未来。要颠覆一个产业、一个行业,它一定是大众化的、通过科技实现的进步,让大多数人享受科技的回馈。


Q:只有配备激光雷达才有资格谈自动驾驶?


A:我对这个观点非常不认同。


做自动驾驶,猛打质量牌,把算力数据堆得很惊人,比如1000T算力,最后其体验可能和特斯拉基于视觉的智能驾驶是没有差异的。一味堆算力而忽略体验,这是一种竞争的方法,并不符合事实。


从某种角度来讲,激光雷达类似芯片。历史上做芯片能成功的案例,都是要迅速把量做大,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然后价格、单位成本迅速下降,进一步使其普及。


相反,如果价格下不来,用户进入门槛很高,导致用户量少,成本不能分摊到每个用户身上,网络效应无法发挥作用,就变成少数人的高档玩具。凡是这样的行业,最终都会把自己葬送掉。


换句话说,有一些10万元以下的汽车,可能暂时不装激光雷达,通过纯视觉方案做到极致,也有可能实现辅助驾驶,或者半自动驾驶。所以,不能因为某一款车装配了很贵的激光雷达,整车价格高于15万元,就认为其他15万元以下的车不算智能车,这个说法我不太接受。


Q:到底什么是未来的智能汽车?


A: 智能汽车首先是软件定义汽车,然后是网络连接汽车,再然后是大数据驱动汽车。我们谈的智能座舱、电池、电源管理、车身控制,乃至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都是由软件、网络、数据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在传统汽车时代,李书福形容“汽车是四个轮子上的沙发”,我很佩服他,一语道出汽车的本质。 今天我觉得汽车的本质更像“四个轮子上的N台大手机,或者N台超算电脑”。


Q:哪些规律影响智能设备的进化?


A:有两个规律会发挥重要作用,摩尔定律与网络效应。


一旦拿摩尔定律来革命汽车,汽车里面很多过去的控制组件会被软件重新定义,原来分散的ECU会被集成为几台超级算力中心。这种模式下电脑里的摩尔定律一定会起作用,无论是控制车身的域控制器,还是智能座舱,或是自动驾驶的算力中心,价格会一路往下走,能力则会不断提升。

关键词:周鸿祎 传感器 智能电动车    浏览量:929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