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方案 » 解决方案 » 冶金 » 正文

冶金装备制造转型升级何处去?


  来源: 仪器仪表商情网 时间:2015-07-29 作者:
分享到:



随着2013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落幕,2014年全国经济工作六大主要任务浮出水面,钢铁和装备制造企业大多将目光集中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这项任务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化解产能过剩、调整产业结构的举措可概括为:一是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这被视为根本出路;二是强调市场竞争,推动过剩产能淘汰;三是加大标准约束和执法力度;四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五是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企业创新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机制等环境,推动创新。

事实上,这些要点,正是近年来冶金装备制造业苦苦追寻的。钢铁行业的低迷,使得冶金装备制造业同处于“难兄难弟”的境地。那么,拿什么引领冶金装备制造业摆脱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冶金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冷暖相间喜忧参半

2013年是我国装备工业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相对有所改善,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但形势错综复杂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估算2013年重机行业主营收入保持11%~12%的增长速度,而冶金机械行业主营收入增速预计在1%~2%,这也表明冶金装备制造业受钢铁行业整体效益影响较大。2014年,冶金装备制造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转型升级加快、新一轮改革政策措施出台释放发展红利、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国内经济趋于回暖等有利因素,也有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乏力、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加大、钢铁去产能加速等不利因素。

目前,我国冶金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教育、科研、设计、制造、服务的完整体系。冶金重大技术装备从冶炼、轧制、精整等主体成套装备到球团烧结、炼焦制气、物料搬运等辅助成套装备,都能够立足国内自主设计制造,有的装备水平已迈入世界前列。

但据中国重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镜在2013年11月中旬召开的首届全国绿色冶金装备科学技术前沿论坛上分析,当前我国重机行业包括冶金制造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重机行业要直接面对钢铁、电解、水泥等原材料工业的“两个减法”。第一个“减法”是指消减产能总量。国家将采用淘汰落后产能和合并规模的方式,减少产能总量和生产企业数量。第二个“减法”是指节能减排,以钢铁、水泥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饱受压力。另一方面,我国重型机械行业再采用大规模、系统的技术引进来推进技术更新换代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掌握了部分重型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部分产品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国外不会再卖先进技术给我们。今后只能以我们自己为主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集成自有知识产权的装备。”李镜强调。

面对国内外主客观发展形势,业内人士认为,冶金装备制造行业要摆脱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就应该紧紧围绕冶金工业节能减排、抓质量、扩品种、产业升级的需求,密切与冶金工艺结合,吸收成熟的科学技术,加快自我创新软实力的提升,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猛犸象灭绝的启示

“猛犸象是已知最大的动物种类,曾生活在6500万年至1万年前。它身上披着细密的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应当说适应了当时的生活环境。但是,随着气候变暖,猛犸象的活动区域缩小了,草场植被减少了,猛犸象最终没能再次适应环境的变化,在自然界消失了。”在2013年第四季度开始研判2014年市场形势时,陕鼓集团董事长印建安就在集团内部管理层沟通学习日上分享了这个故事。他进而提出的问题是:“在市场风浪下,陕鼓这艘船是否会沉没?”

关键词:制造业,冶金,装备制造    浏览量:496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技术方案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