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新闻头条 » 正文

即将上市的某国产仪器厂商却曝多项财务数据不合理


时间:2016-04-15 作者:五五
分享到:



同样,20156月采购数据也出现了巨大差额。2015年含税采购总额为15729.49万元,而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却仅为8559.59万元(其中还包含了当期新增的764.24万元预付账款),核算下来,该公司应该形成约7934.14万元的采购负债才对,然而实际上,其应付账款却仅新增了428.97万元,即使算上当期的承兑汇票背书支付金额642.65万元,该公司还有近7000万元的采购有支出和负债的支撑。

对于公司这种明显缺乏支出与负债的巨额采购,记者认为应该是数据造假带来的结果,当然,这种结果的出现也进一步证实了上文中记者对其采购数据含“水分”的质疑。

矛盾的成本数据

既然其采购数据已经存在造假的嫌疑,那么其成本数据又是否真实的?

试剂及其仪器是其的主要产品,然而其生产的仪器实际上只有一部分是用来单独销售的,而另外一部则是作为试剂产品的配套产品进行销售。从招股书介绍来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增加终端用户的仪器使用数量,从而带动其试剂销售收入的增长。

2014年为例,依据其在招股说明书中介绍产品毛利率情况时公布的数据,该公司当年作为普通商品销售仪器实现的销售收入为2175.66万元(不包含代理产品),而其中销售成本为1035.83万元。在介绍仪器与试剂配套销售业务模式时,该公司又公布了此类模式下其仪器的销售数量与相应价值。其中2014年,通过此模式销售的自产仪器的价值为5474.52万元。另外,库存商品构成数据显示,当年该公司库存中的仪器类产品也仅为756.96万元,而在产品总金额也不足百万。也就是说,在整个2014年该公司仪器类产品的成本应该不超过7300万元才对,然而依据其招股书公布的数据,当年其仪器类产品仅直接材料成本就超过了金额,达到了8532.42万元,而其生产成本更是高达9442.56万元,那么相比这7300万元,这超出的2000多万元成本,又花在了哪里呢?

“扯淡”的价格

上文中我们提到,该公司仪器类产品有一部分直接作为普通商品进行销售,而还有一部分则被作为试剂产品的配套产品,提供给客户使用,其目的是为了带动试剂产品的销量。而正是这部分作为配套销售的仪器类产品存在诸多疑点。

关键词:仪器仪表 测试测量 国产仪器厂商    浏览量:462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